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长三角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2)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Yi=β0+βiXi+εi 其中,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εi为随机误差项。 事实上,某一区域不一致指数的相关解释变量由于地理空间的传导机制会给另一地区产

Yi=β0+βiXi+εi

其中,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εi为随机误差项。

事实上,某一区域不一致指数的相关解释变量由于地理空间的传导机制会给另一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必须度量其空间影响程度。本文在普通回归模型基础上,引入空间滞后模型:

Yi=β0+βiXi+ρWYi+εi

其中,W为定义空间邻接关系的空间权重矩阵;WYi为空间滞后因变量;ρ为空间自回归系数,主要用来反映空间相关性的方向与大小。

空间误差模型认为,空间相关性是由于忽略解释变量传递而产生的,且多通过误差过程产生。具体模型为:

Yi=β0+βiXi+(I-λW)μi

其中,λ为空间误差自相关系数,W×μ为空间滞后误差项。

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城市几何中心之间的欧式距离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席强敏和李国平,2015)。具体方法为:

其中,dij代表i和j两个城市地理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

本文基于LM检验对空间误差模型与空间滞后模型进行选择,并采用极大似然法对空间计量模型中相关参数进行估计(胡曙虹,2016)。

三、不同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人口与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1.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对比

2000-2015年长三角地区42个城市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7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844%,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0716。总体上看,增长率及增长弹性均呈现先波动增长后缓慢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7年经济增长呈加速态势,人口增长率在波动中也呈现增长趋势。相应的增长弹性波动较大,但增长并不明显;而2008-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降低,由于人口吸引力下降,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两降”格局使得相应的增长弹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表-2015年长三角人口、经济增长率及弹性系数年份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增长弹性..3760.0..0150.0..9890.0..1090...4500.0..2370.0..0920.0..5840.0..8790.0..5320...0580.0..

2.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对比

2000-2015年,上海人口增长最快(2.747%),江苏经济增长最显著(12.803%),人口、经济增长最慢的分别为安徽(0.208%)、浙江(11.420%);从增长弹性看,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经济每增长1%带来的人口增长分别为0.271%、0.0458%、0.110%和0.0176%。这直接表明长三角地区省域之间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具有显著差异性,更进一步说明虽然省域内各城市GDP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像江苏、安徽等省域内部欠发达地区如苏中、苏北和皖北等城市人口还是出现了流出现象。

从长三角地区整体来看,核心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较为显著,核心区和边缘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但是人口经济增长弹性较大的城市依然集中在上海、苏南及杭甬等区域,说明这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和生产效率较高,社会福利较好,进而弹性系数较大。这也是导致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具有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

基于经济增长率和增长弹性差异,对不同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协同关系的研究表明(图1),合肥和苏南5市表现为经济增速高且对人口拉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这些城市在后续发展中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模式;而上海和浙东南等城市表现为经济增速较低而弹性较大,即显著的人口与经济不协调,在转型发展中经济增速放缓而人口流动惯性依然显著,未来这些城市需要解决的难题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人口均衡增长。苏中、苏北及除合肥外的安徽城市增长弹性较小,部分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呈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上海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所引起,但由于其发展相比于核心区城市仍有差距,对于人口吸引力依然不如核心区城市。这类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吸引人才流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皖北和皖南等城市经济增速低-弹性小,说明经济增速较低且对人口吸纳能力较弱,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尽可能发挥现有资源配置,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人口回流。总体上,长三角不同城市人口与经济协同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体现了当前阶段城市发展的显著差距,另一方面也对未来不同城市发展思路及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格局提出了更高的多样化要求。

四、长三角地区人口与经济协同演变研究

1.基于重心的总体格局研究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710/1719.html



上一篇:基于的县域人口经济系统协调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下一篇:甘肃省综合交通网络与人口经济耦合分析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