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汉代区域历史研究的新收获读贾俊侠两汉三辅研(3)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右扶风傅干,《三辅研究》亦做足了考证工夫。《后汉书·傅燮传》载,中平四年(187),叛军攻汉阳郡,傅燮时任汉阳太守。“时北胡骑数千随贼攻郡

对于右扶风傅干,《三辅研究》亦做足了考证工夫。《后汉书·傅燮传》载,中平四年(187),叛军攻汉阳郡,傅燮时任汉阳太守。“时北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素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里。子干年十三,从在官舍,知燮性刚有高义,恐不能屈志以免,进谏曰……干知名,位至扶风太守。”从中平四年傅干十三岁的记载推断,“其主要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在汉献帝及曹魏时期”。考虑到“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史书中,将右扶风称为扶风太守的情况比较常见,而曹魏时期将右扶风去‘右’改称为扶风郡,称其长官‘扶风太守’”,作者坦承了一个断代的困难,即傅干任扶风太守“不知是指东汉之右扶风还是曹魏之扶风郡太守”。不过,作者并不放弃,“又查傅干事迹不见载于其他史籍中,唯裴松之注《三国志》引《九州春秋》载建安十九年有参军傅干,其‘字彦林,北地人,终于丞相仓曹属’。清代严可均认为这两人是同一人,故其《全后汉文》载:‘傅干,干字彦林,小字别成,燮子,官扶风太守,终丞相仓曹属。’笔者认同此观点,且此丞相当指曹操。由此,笔者认为傅干为东汉时期右扶风可能性更大,且时间在汉献帝时期。”(150-151页)

2.对三辅长官迁转之政治背景的认知

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作者发现,“西汉元帝以前三辅大多久任,而成帝及以后任期变短,尤其在哀、平两帝时期三辅更换更为频繁,几乎一年一任。”而宣元时代任期较长意味着“中央吏治稳定、选举清平”。成帝以后任期短暂,“三辅长官的更换如走马灯一般,这也是西汉末期政治混乱、吏治选举不平的反映。”(248页)

至于东汉时代,统计结果表明,东汉“中央官迁入京兆尹共有13人”,而包括侍中、尚书令在内的中朝官有10人,“占迁入京兆尹的中央职官的76.92%”。作者认为,“东汉朝廷任命中朝官和尚书台官员出任京兆尹有两重涵义:一是提升亲信官员的秩级;二是利用亲信官员加强对三辅的控制。”另外,“屯骑校尉、讨虏校尉、匈奴中郎将出任京兆尹,则是东汉朝廷应对西北边患的具体表现。”(268-269页)

3.对西汉长安城人口问题的讨论

以往不少学者认为,《汉书·地理志》载汉长安城“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户均刚过三人,不符合五口之家的常规,因此怀疑记载的真实性。有的学者从漕运规模逆推西汉长安城容纳的人口应在四十万以上。作者认为“学者的观点仍有商榷之处”,“《汉书》的记载是有一定道理的”。理由在于,“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汉长安城布局来看,宫殿建筑占据了大半的面积,其余主要为列侯、关内侯、官员的府邸,北部为市场,真正能留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区域极其狭小。”民众生活空间有限,此其一。针对以漕粮规模估算人口数量的做法,作者辨析道:“从漕粮来讲,主要运往太仓,其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满足宫内人口的需求;二是给官员发俸禄,如《史记·平准书》所谓‘以给中都官’以及‘诸官’等;三是供给军队、实边移民及战略储备,如远征匈奴、西域的军队后勤供给,被迁往边关地区和充实陵县的民众的口粮和奖励都需要从太仓拨给。”(310页)漕粮不可能都用来供应长安居民,以漕粮逆推长安人口,是不科学的,此其二。总体来看,所论合情合理,堪称卓见。

4.对三辅区域内文化差异的辨析

通过制作“士人分布情况表”“所出书籍数目表”“私家教授籍贯统计表”“五经博士籍贯分布概况表”等表格,《三辅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对三辅学术文化发展所做的判断:“两汉时期三辅内部学术文化发展水平也不统一,京兆尹、右扶风学术水平发展迅速,左冯翊则相对迟缓。”而在京兆尹与右扶风两区的比较中,作者进一步指出,“西汉时期以京兆尹为中心的形势得到了改变,右扶风后来居上,成为三辅地区学术文化的中心”。

除了揭示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三辅研究》还从“五经博士家法”“私家教授”“世代习经”三个方面,展示了右扶风经学文化的“繁荣和发达”。而对文化发展的另一极——左冯翊日趋式微的原因,作者注意到扶风茂陵后来居上,吸引了大批强宗大族,从而对左冯翊长陵、阳陵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抑制作用。而东汉将长陵、阳陵划归京兆尹,则使左冯翊“失去了涵养士人的土壤,严重影响到左冯翊地区文化的长期、持续发展”。以这样的方式对文化面貌进行描述,对文化演进做出解释,离不开对史实的全面把握,对辩证思维的良好运用,对理论深度的自觉追求。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717/1739.html



上一篇:人口与诉讼风气关联性的定量分析以秦疆治略所
下一篇:分析预测衢州交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