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穷县办出了大教育 ——鄱阳县教育改革发展40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坐落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人口160余万,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域面积第二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人口多、基础弱、底子薄、财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坐落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人口160余万,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域面积第二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人口多、基础弱、底子薄、财政穷,是鄱阳县的基本县情。但是素有崇文重教光荣传统的鄱阳人民,形成了“强县必先强教育,穷县也能办大教育”的共识,上下同心,负重拼搏,弯道超车,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2006年鄱阳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国家“两基”验收;2010年和2015年分别顺利通过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2018年5月,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也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改革给鄱阳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鄱阳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折射出江西基础教育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进程。

再穷也要让教育乘坐“头等舱”

站在坐落于鄱阳县教育园区内的鄱阳思源实验学校大门前,记者看到的是一所设计新颖、大气美观的现代化学校。校园面积140余亩,绿树与红墙交相辉映,教学楼、实验楼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法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留守儿童之家、室内篮球馆、室内羽毛球馆、多功能报告厅、40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录播教室等教学设施,都达到了省内一流水平。该校是由香港慈善机构“言爱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鄱阳县委县政府筹资1.1亿元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鄱阳思源实验学校的横空出世是鄱阳县“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的具象呈现。在鄱阳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无论是热闹的城镇还是偏远的乡村,每一所学校都漂亮,真正实现了“最好看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

鄱阳县教体局局长汤飞告诉记者,鄱阳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先后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薄改工程、校舍维修工程等重大教育项目建设。仅2017年,县政府就整合资金4.5亿元,专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2013年至今,全县总投入校建资金13.79亿元,新建校舍48.7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62.59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114.19万平方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学校宽带覆盖率100%,班班通覆盖率90%。鄱阳县彻底告别了学校租借民房、学生自带凳子上课的现象。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鄱阳县形成了支持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学校存在电线杆、机房、信号塔、村委会、戏台、坟墓等需要迁移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牵涉到乡镇、部门、村委会、村民等单位和个人,解决起来尤为困难。柘港乡共有22所中小学校,其中7所学校通信线直接横穿学校,且线路老化。

千难万难,党政重视就不难,鄱阳县各级党政组织对教育高看一眼,老百姓对教育厚爱三分,形成了部门为学校让位、村委为学校让房、村民为学校让地、子孙为学校让坟的“四让”工作局面。为了解决柘港乡7所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江西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分公司共耗资3.5万元,将这些学校的13根通信线杆全部迁出。据统计,全县学校共迁移电线杆184根,迁出机房4间,迁出信号塔2座,迁出坟墓198座,搬迁村委会6个。

在鄱阳县采访,记者听到的每一个“四让”故事都非常感人。自2016年以来,谢家滩镇党委政府做通72户村民思想工作,让地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用于杨塘小学、义门小学、桥头小学、余畈小学、东堡小学、谢家滩镇第二中学、大畈小学等7所学校新建厕所、跑道、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正因为鄱阳县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蕴藏着的办教育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穷也要让教育驶入“快车道”

“以前,我们游城乡学校的学生流失比较严重,但近两年来回流了很多,这说明学校越办越好了。”游城乡中心学校校长胡志兵从一个视角谈了游城教育发生的可喜变化。他198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工作在游城乡,是游城教育发展的见证人。

胡志兵介绍,2002年他任游城初级中学校长,全校900多学生,有700多学生住校。学生宿舍四面透风,学生睡大通铺,村小和教学点的条件就更差了。更要命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只要是男教师都教了体育课,只要会唱歌的,都担任了音乐课教学。师资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加之城镇化浪潮的冲击,学生不断流失。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0/1024/638.html



上一篇:人口发展现状对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下一篇:学唇语的老人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