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穷县办出了大教育 ——鄱阳县教育改革发展40(3)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实,我们游城回流最多的还是公立幼儿园。”采访中,胡志兵校长对记者说,以前,公立幼儿园由于硬件和软件都不太好,尽管收费便宜,90%的幼儿学

“其实,我们游城回流最多的还是公立幼儿园。”采访中,胡志兵校长对记者说,以前,公立幼儿园由于硬件和软件都不太好,尽管收费便宜,90%的幼儿学生还是跑到私立幼儿园去了,全乡公立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只有五六十人。

近两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每个幼儿园建设项目政府补贴15万元资金,必须建有专用教室,购置电子琴等教学设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招聘了具有幼师证的老师,实行持证上岗,对家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吸引过来了,今年全乡公立幼儿园的学生数增加至800多人。鄱阳县攻坚克难,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目前全县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达89.2%,学前二年入园率达83.94%,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6.98%。

教育均衡路上,不忘特殊群体,共享一片蓝天,鄱阳县唱响了教育协调发展的“大合唱”。鄱阳县特教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园面积达40亩,崭新的校舍、齐全的功能室,让特殊学生也能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对随迁子女就学开通绿色通道,则保障了非户籍常住人口小孩的上学权利。

多轮驱动发展,鄱阳县教育出现了“天蓝水碧、山清水秀”的生态美,教育发展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激情跨越。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纵情抒写,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站在新时代起点上,鄱阳人民再出发,续写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托起湖区人民明天的太阳。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坐落于鄱阳湖东岸的鄱阳县,人口160余万,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地域面积第二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人口多、基础弱、底子薄、财政穷,是鄱阳县的基本县情。但是素有崇文重教光荣传统的鄱阳人民,形成了“强县必先强教育,穷县也能办大教育”的共识,上下同心,负重拼搏,弯道超车,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2006年鄱阳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国家“两基”验收;2010年和2015年分别顺利通过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2018年5月,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也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改革给鄱阳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鄱阳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折射出江西基础教育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进程。再穷也要让教育乘坐“头等舱”站在坐落于鄱阳县教育园区内的鄱阳思源实验学校大门前,记者看到的是一所设计新颖、大气美观的现代化学校。校园面积140余亩,绿树与红墙交相辉映,教学楼、实验楼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法教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留守儿童之家、室内篮球馆、室内羽毛球馆、多功能报告厅、400米标准化塑胶跑道、录播教室等教学设施,都达到了省内一流水平。该校是由香港慈善机构“言爱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鄱阳县委县政府筹资1.1亿元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鄱阳思源实验学校的横空出世是鄱阳县“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的具象呈现。在鄱阳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无论是热闹的城镇还是偏远的乡村,每一所学校都漂亮,真正实现了“最好看的房子在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鄱阳县教体局局长汤飞告诉记者,鄱阳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先后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薄改工程、校舍维修工程等重大教育项目建设。仅2017年,县政府就整合资金4.5亿元,专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2013年至今,全县总投入校建资金13.79亿元,新建校舍48.7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62.59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地114.19万平方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学校宽带覆盖率100%,班班通覆盖率90%。鄱阳县彻底告别了学校租借民房、学生自带凳子上课的现象。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鄱阳县形成了支持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学校存在电线杆、机房、信号塔、村委会、戏台、坟墓等需要迁移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牵涉到乡镇、部门、村委会、村民等单位和个人,解决起来尤为困难。柘港乡共有22所中小学校,其中7所学校通信线直接横穿学校,且线路老化。千难万难,党政重视就不难,鄱阳县各级党政组织对教育高看一眼,老百姓对教育厚爱三分,形成了部门为学校让位、村委为学校让房、村民为学校让地、子孙为学校让坟的“四让”工作局面。为了解决柘港乡7所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江西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分公司共耗资3.5万元,将这些学校的13根通信线杆全部迁出。据统计,全县学校共迁移电线杆184根,迁出机房4间,迁出信号塔2座,迁出坟墓198座,搬迁村委会6个。在鄱阳县采访,记者听到的每一个“四让”故事都非常感人。自2016年以来,谢家滩镇党委政府做通72户村民思想工作,让地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用于杨塘小学、义门小学、桥头小学、余畈小学、东堡小学、谢家滩镇第二中学、大畈小学等7所学校新建厕所、跑道、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正因为鄱阳县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蕴藏着的办教育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再穷也要让教育驶入“快车道”“以前,我们游城乡学校的学生流失比较严重,但近两年来回流了很多,这说明学校越办越好了。”游城乡中心学校校长胡志兵从一个视角谈了游城教育发生的可喜变化。他198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工作在游城乡,是游城教育发展的见证人。胡志兵介绍,2002年他任游城初级中学校长,全校900多学生,有700多学生住校。学生宿舍四面透风,学生睡大通铺,村小和教学点的条件就更差了。更要命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只要是男教师都教了体育课,只要会唱歌的,都担任了音乐课教学。师资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加之城镇化浪潮的冲击,学生不断流失。为破解发展困局,鄱阳县向农村学校实行政策倾斜,这给游城教育带来了生机。特别是特岗教师加盟游城教育以后,让游城教育发生了飞跃,各学校的教学质量齐刷刷地上来了。在游城乡的村小和教学点,特岗教师成为主力军,他们年轻,思想活跃,知识全面,能唱会跳,新媒体玩得得心应手,极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教学效果普遍较好。家门口的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家长再也不愿把孩子送到外地去上学,所以出现了回流潮。游城乡教育的变化,是鄱阳县教育变化的一个缩影。鄱阳县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发力,让教育全面提质提速。汤飞深有感触地说:“要说鄱阳教育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变化,我认为最突出就是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专业队伍。”改革开放之初,鄱阳县在册的民师有4486人,公办教师自然减员后,就从留城、下放知青在任民办、代课教师中择优补充。实事求是地说,当年全县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属于“初级阶段”。从2002年开始,鄱阳县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这样不仅扩大了教师选招范围,基本保障了足够的教师数量,同时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7年,鄱阳县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开始实施定向培养计划,第一批定向师范生已于2011年分配到全县农村教学岗位。2009年,鄱阳县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开始实施特岗教师招聘政策,逐步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至今,通过特岗招聘方式,共补充教师2541人。从2015年开始,又实施了外县鄱阳籍教师调入计划,到目前为止,从外县调入鄱阳县的教师共有117人。鄱阳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彪掰着指头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全县共有教师人,平均年龄为38.85岁;全县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0.75%,本科学历占比48.74%,专科学历占比45.16%。王彪说,没有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没有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强则教育强。为了提升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鄱阳县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师德,铸师魂,提师能。全县各学校广泛深入开展“我是教师我宣誓”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面对国旗党徽庄严宣誓,激发他们争当有信仰、有担当、有气节、有情怀的好教师。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一批倾情奉献教育的“标杆”教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荣获上饶市“最美教师”称号的程风;为了工作累倒在学校操场的高家岭镇程塘小学副校长李淮湖;从繁华的上饶市来到高家岭镇牛马坦小学潜心教书育人的年轻女特岗教师庄红霞;远离家乡黑龙江省来鄱阳县农村学校扎根的包磊……他们是鄱阳教育的脊梁。在此基础上,鄱阳县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鄱阳县教师队伍强起来了,教育质量节节攀升。2017年全县共人参加高考,录取8403人,录取率80.1%,7人考取清华、北大,占全市46.7%。教育质量的提升,赢得了家长点赞。再穷也要让教育“多轮驱动”占地面积126亩、耗资1.1亿元的鄱阳县职教中心新校园,雄踞于县教育园区,这是鄱阳县教育发展的又一“大手笔”。学校设有护理、助产、医学检验、农村医学、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学校品牌专业,与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实现了该专业的中高职对接。学校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校企实训基地35个。办学以来,累计为该县及周边环湖地区县市(余干、万年、弋阳、乐平等地)培养各类优秀的医护人才和其他各类技术人才1.6万余人,组织了各类职业培训1.8万余人次,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鄱阳县紧紧抓住湖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多元发展职业教育,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创优职教品牌。该县还充分发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城镇新区教育培训机构等阵地作用,培训大批技术人才,推动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是鄱阳县推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成果之一。鄱阳县以迎国检为契机,全面推进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期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汤飞说,鄱阳县是个农业大县,教育的大头在农村,所以近年来特别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切实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的距离。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吸纳社会资金6亿多元,创办民办学校24所,民办学校在校生近人,过去公办高中一枝独秀,现在民办高中撑起半边天。民办教育的发展,给公办学校带来了竞争压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促提高,实现了同步发展。“其实,我们游城回流最多的还是公立幼儿园。”采访中,胡志兵校长对记者说,以前,公立幼儿园由于硬件和软件都不太好,尽管收费便宜,90%的幼儿学生还是跑到私立幼儿园去了,全乡公立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只有五六十人。近两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每个幼儿园建设项目政府补贴15万元资金,必须建有专用教室,购置电子琴等教学设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招聘了具有幼师证的老师,实行持证上岗,对家长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下子把学生吸引过来了,今年全乡公立幼儿园的学生数增加至800多人。鄱阳县攻坚克难,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目前全县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达89.2%,学前二年入园率达83.94%,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6.98%。教育均衡路上,不忘特殊群体,共享一片蓝天,鄱阳县唱响了教育协调发展的“大合唱”。鄱阳县特教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园面积达40亩,崭新的校舍、齐全的功能室,让特殊学生也能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对随迁子女就学开通绿色通道,则保障了非户籍常住人口小孩的上学权利。多轮驱动发展,鄱阳县教育出现了“天蓝水碧、山清水秀”的生态美,教育发展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激情跨越。40年的砥砺奋进,40年的纵情抒写,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站在新时代起点上,鄱阳人民再出发,续写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托起湖区人民明天的太阳。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0/1024/638.html



上一篇:人口发展现状对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下一篇:学唇语的老人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