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李稻葵:没有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10亿人口,是中(2)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产业链要重新布局,很多从前在境内生产的很多生产能力会逐步逐步地调整到发达国家,或者是其它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绝不可

  产业链要重新布局,很多从前在境内生产的很多生产能力会逐步逐步地调整到发达国家,或者是其它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第三个我们一定要关注的(因素)是什么呢?我称之为“碳衰退”。发达国家现在在减碳的问题上最积极,如果你追究一下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呼吁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是哪些国家呢?第一是英国,其次是北欧。

  坦率地讲,在科学领域,气候变暖是一个自然的大周期的过程,还是人类活动带来的,还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确凿的证据。但是几十年前,英国就开始讲了,北欧也跟着发出倡议。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也好,北欧也好,他们心知肚明,一旦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经济,对他们社会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大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些国家的纬度是很高的,伦敦在英国的南部,可是伦敦的纬度跟咱们哈尔滨一样高,但是伦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非常温和。所以,那个地方得益于什么呢?为什么纬度这么高,但是又气候温和呢?得益于大西洋(3.360, -0.02, -0.59%)暖流。整个北欧也一样,北欧的纬度也更高,瑞典到了北极了,但是它的气候相对是温和的。

  这就是很多人讲“工业革命在英国起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因为那个地方气候温和,很快就解决了农业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畜牧业问题,总的来讲风调雨顺,能腾出手来有积累才能搞工业。所以,英国和北欧这些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是最关注的,他们一直推动着全球在减碳问题上不断发展,他们现在急于求成,一定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的使用。

  这一限制以后,全球经济一盘棋,化石能源的价格一定会上升。化石能源价格一上升,对我们工业化中后期的还有很多百姓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的经济体而言,影响是最大的,对我们经济带来的负面的冲击是最大的。

  所以,我称之为“碳衰退”,弄得不好,全球就出现“碳衰退”。碳衰退同时还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碳的价格一涨,整个用碳的产品的价格和服务都会上升。所以,国际市场警惕三大衰退,一个是债务衰退,一个是产业链衰退,一个是碳衰退。

  国内的经济也不可太乐观,从表面上看,我们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内需不足。再稍微讲细一点。

  一个是,老百姓的需求现在不能说是很旺盛的,“双11”现在的增长速度20%以下了,网上消费的热情不像以前那么狂欢上升了,为什么百姓的需求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资的上涨没有跟上,百姓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跟GDP基本上是同步的,并没有超出多少。

  再加上我们有大量的本来可以消费的这部分人群,他们在农村或者是在城里打工,还没有获得城市百分之一百居住的权利。所以,这个需求没有释放。

  同时,很多企业家比较迷茫,找不到投资方向。最近半年以来,我跟很多企业家交流,大家共同关注一个问题“我投哪儿呢?如果不投金融市场,我如果投实体经济,有什么方向可投?”找不到方向。很多产业现在国家限制,也应该限制,要防止资本的有序扩张,我们百分之百都要支持国家的政策。但是大家总得找一个新方向,地产现在下行,带来一系列各种各样的观望,投资者观望、消费者观望、买房子的人观望,地方财政也更加困难,很多地方的实体经济又找不到投资的方向,教育培训肯定是要调整的行业,娱乐业也是国家要有很多监管政策出来。这就是中国经济内需不足的一方面。

  再往下分析,为什么内需不足?我的理解是,我们传统的长期依赖的内需领域正在退去,像房地产,老百姓要置业、要装修,带动家具的成长。百姓要买汽车,带动汽车上下游发展,传统的这些产业饱和了,甚至要下行了,但是新的需求又没上来。

  新的需求在哪里?新的需求、新的增长点,如果让我高度概括,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就是两条。一条是还没有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这10亿人口,这10亿人口大部分在农村,中年人进城打工了,但老人和孩子还住在农村,这10亿人口中间,至少4个亿应该有希望用15年的时间把他们吸引到城里来,在城里安置,成为新的中等收入人群,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zonghexinwen/2021/1211/2098.html



上一篇:韩国釜山人口352万,GDP总量780亿美元,相当于国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少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