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古时动不动几十万大军,清朝人口剧增,为何连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中国古代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而清朝人口大幅增加,一场战役出动10万人都很困难?有人认为是吹嘘的,古代战争规模可能并没有记载的那么,大多都是吹嘘的,水分很大

为什么中国古代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而清朝人口大幅增加,一场战役出动10万人都很困难?有人认为是吹嘘的,古代战争规模可能并没有记载的那么,大多都是吹嘘的,水分很大,我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亵渎,号称多少军队是一码事,而最后经过史学家考证并且记载到史书中的,大体上是符合当时战争人数的。

当然,要说清朝人口增加,能够调动的军队却有限,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将人口基数与发动战争规模挂钩。

总体来说,人口基数的多少,对战争规模大小的影响并不是绝非的,能够决定战争规模的,还是跟战争的形式和统计方法有关系。

比如说,战国时期的人口不过两三千万,秦国和赵国加一起人口也就650多万(秦国300万左右,赵国350万左右),但是发动的长平之战的规模却十分巨大,双方总兵力为95万,相当于秦赵两国7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参加了战争,由此可见,这几乎就是一场全民性战争了,除了不能拿武器的,几乎是全上战场了。

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法,人口基数的七分之一都能上战场,在明清时期,人口上亿已经成家常便饭的时候,随随便便打一架都应该调动1400万以上的军队参战,但是整个明清时期,常规部队也就200万,能够调动的军队,十几万已经算多了,发动战争规模很少超过三十万。

以明朝晚期与满洲(后金)的战争来举例,在1619年的萨尔许之战中,明朝调集11万精锐,被后金6万击败,经此一役,明朝竟然在辽东再无强兵可派,明清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后金在辽东几入无人之境。

再到1640松锦大战时,明朝调集13万大军,清军只有5万,明军失败后,几乎就丧失了对清军的抵抗能力,如果不是当时皇太极突然暴毙,估计清军差不多直接可以打过山海关。

萨尔许之战明朝调集11万大军,损失5万,标志丧失辽东战局的主动性;松锦大战,明朝调集13万大军,损失5.5万,标志明清战争的彻底转折。

人口上亿的明王朝,在这两场战役中,前后调集军队不过24万,损失兵力不过5万,结局却是整个国家被掏空,即使不葬送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最后也未必能够敌过清军。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为何战国时期,只有350万人口的赵国,可以调动45万的军队参加长平之战,在全军覆没之后,又能打败东边的燕国,以及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的邯郸之战?

究其原因,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兵制,只要是男性到达一定年龄段后就必须参军,比如长平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候,白起已经将赵国军队包围,为了防止赵国援军,秦昭襄王直接征调全国15岁以上的青壮年开赴长平,阻挡赵国的援军。

战国七雄最后秦国能够取得胜利,很多历史学家都归咎于地利,认为秦国是占据关中之地,关东六国无法彻底战败秦国,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在任何时代的战争中,地利作为客观条件永远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与其说经济发展起来了,不如秦国政府对老百姓的动员能力增强了,通过军功爵位制度,将战争与土地捆绑在一起,老百姓想要获得土地,必须服从政府的号召到前线杀敌,越是勇敢杀敌的人,在秦国地位越高。

你想想看,秦昭襄王能够将15岁以上的全国男性青年调动起来,就这种动员能力,在后世是很难达到了,西汉时期也规定,男子只有满23岁才能去服兵役。

除了战国时期之外,另外时期战争规模较大的时代,一个是楚汉战争中,彭城之战中,刘邦集结的汉军多达56万人;还有就是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集结了80多万军队;还有就是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战争中,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集结了65万军队。

这些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占有优势兵力的一方最后被对方反教做人,创造了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战役。

究其原因,有些人自然是认为有水分,我倒是认为即使有水分,也不会那么大,作为攻击的一方,发动强势军队的话,肯定需要保障后勤,古代打仗首要任务是运粮,而且一个在前面砍的人,后面就需要三个人运粮,这还不算辅助兵。

也就是说,60万人里面,真正能够打仗的正规军不过十几万,比如苻坚的80万大军,绝对是各方势力拼凑,也是把运粮的民夫和辅助兵都算到里面了,这些人打仗肯定不行的,你比如说前秦军队在战争中出现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笑话,哪是一个正规军队出现的,肯定是一看形势不好,几十万的民夫溃逃引发军队混乱。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zonghexinwen/2020/1021/610.html



上一篇:人口数量是中国“零头”,却是北美经济强国,
下一篇:推动“四落实”到位 空港经济区扎实推进第七次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