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为双核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带

“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为双核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意义,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安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不仅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外交运筹和经济战略,更是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的实施,无疑将会对中国文化的繁盛崛起和自信自强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警惕对中国文化安全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和文化内涵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包括沿线的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44亿人口,经济容量约为21万亿美元,人口与经济容量分别约占世界的63%和29%。”[1]

“一带一路”这一宏伟战略构想已经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和2014年以后历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指针。“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重在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和地区主动开展经济贸易合作,将营造“政治互信的利益共同体、经济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作为中国的使命与任务,是新时期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会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和中国—东盟(10+1) 等既有国际合作机制注入新鲜活力。

“一带一路”不仅会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更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责任与担当。“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是一个重视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3]

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涉及地区,历史形态不同,文明发展各异,“那里的政府、政治家、思想家和普通民众,他们或多或少对中国有所抵触和防备,包括对中国的制度,人民的品质、性格、禀赋等,都缺乏真正的了解”。[4]这些都将会使包涵“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其实施过程中面临有关各国与地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方面或明或暗的风险与挑战。

文化与文化安全

“文化既包括有形的实物、符号和技术,也包括无形的信仰、观念和价值。”[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在中国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中就有“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的思想,重视文化的力量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双刃剑”的全球化,在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交融的同时,客观上也会引起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的交锋——即文化冲突。已故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冷战后时代的新世界中,冲突的基本源泉将不再首先是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是文化……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于不同文化的国家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6]亨廷顿把世界上的文明划分为八种:“西方即基督教文明、儒教即中国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即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7]尽管很多学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甚至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尖锐批判,但需要理智对待的是,“一带一路”所经国家和地区正好涉及上述的多种文明,亨廷顿的理论应该引发人们对文化冲突的足够警醒。文化的不同,会成为冲突发生的催化剂。

文化安全这一时代命题,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主权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安全始终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准绳”。[8]文化安全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当前,学术界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主要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安全等;[9]有的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是指能保护本国传统文化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犯,以保证本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指本国的文化利益不受损害。[10]总的来看,国家文化安全指主权国家的文化领域不存在威胁和危险,具体包括国内文化安全和对外文化安全。“国内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文化领域免遭破坏,确保本国人民的精神、道德、伦理、政治信念等不受危害,如没有道德失衡和政治信仰危机等;对外文化安全主要指本国的文化环境、文化领域免受他国文化行为的威胁、损害,如能有效抵御他国对本国传统文化、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的侵蚀。”[11]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709/1705.html



上一篇:民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城市人口变迁与近代化
下一篇:印度高校的创业教育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