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3)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2居民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结构效应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根据式(9)的分解结果,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对用水量增长具有持续

3.2.2居民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结构效应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根据式(9)的分解结果,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对用水量增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负向贡献累计高达-339.18%,其变动趋势如图4所示。居民消费结构效应呈现阶段性特征:2004—2008年,用水量变动由-177.29亿m3小幅增长至-146.16亿m3;2008—2010年,用水量变动大幅减少至-264.62亿m3,降幅为81.1%;2010—2013年,用水量变动快速上升至-102.65亿m3,增幅为157.8%;2013—2016年,用水量变动再次小幅回落至-156.43亿m3。

图4 居民消费结构效应变化趋势

究其原因,居民消费引起的间接耗水表征了消费品生命周期中在各个产业部门消耗的水资源的总和,即居民对不同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会间接促进相应产业的水资源消耗,也就是说居民消费结构最终影响水资源的消耗情况。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居民三次产业的消费比率由2003年的40∶18∶42转变为2016年的19∶27∶54,总体表现为第一产业消费品逐步被二、三产业消费品取代,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居住、医疗、交通、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居民消费比重显著上升。水资源由用水效率低的第一产业流向用水效率高的二、三产业,有效抑制了用水量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累计减少 2 220.42亿m3耗水,如图5所示。事实上,生产与消费是相对均衡的[31],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若辅以政策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既能有效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压力,又能帮助改善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升级乏力的现象。

图5 三次产业消费比率变化趋势

3.2.3消费抑制因子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净出口4项,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居民消费率,消费抑制因子即为居民消费率的倒数。当GDP一定时,消费抑制因子与居民消费反向变动,与剩余3个经济成分同向变动。消费抑制因子对用水量变动的贡献值如图6所示,以2008年为界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8年以前,除2005年以外消费抑制效应均为正值,对用水量的增长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2008年以后,除2010年以外消费抑制效应均为负值,对用水量的增长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消费抑制因素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负效应,累计贡献-705.64亿m3。

图6 消费抑制效应变化趋势

究其原因,我国居民消费率(如图6所示)同样以2008年为拐点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3—2008年,居民消费率由35.68%波动下降至34.00%,2008—2016年,居民消费率由34.00%波动上升至40.04%。可以看出,研究期内消费抑制效应与我国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内在逻辑。随着居民消费率的降低,即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及净出口3个经济成分比重的升高,对应着用水总量的增加,反之亦如此。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净出口3个经济成分用水强度的差异导致了其对用水总量贡献的差异。实证结果说明,居民消费相较于政府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净出口3个经济成分而言具有用水强度的比较优势,即居民消费品产业部门的用水强度总体低于其他经济成分。在经济规模既定的前提下,刺激居民消费意味着抑制了高用水强度经济成分的发展,有利于水资源要素由高用水强度的经济成分向低用水强度的经济成分流动,能够有效抑制用水量的增长。

3.3用水强度因素与水资源消耗

生产用水强度为生产用水量与GDP的比值,生活用水强度为生活用水量与人口数量的比值,分别表征了生产用水强度和生活用水强度对用水量变动的影响,贡献值如图7所示。其中,生产强度效应对用水量的增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是考察的所有因素中抑制作用最显著的,贡献率高达-530.13%,凸显了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地位。而生活强度效应总体上对用水量增长表现为促进作用,若单独从生活用水量来看,生活强度效应对生活用水量变动的贡献率为46.46%,是生活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图7 用水强度效应变化趋势

究其原因,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技术政策和节水环保政策,产业用水效率明显提升,生产用水强度一路走低,万元GDP用水量由2003年的349.2 m3/万元减少至2016年的118.1 m3/万元,降幅为66.2%。三次产业内部对生产强度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45.97%和0.89%,可见第一产业用水强度的降低对用水量下降的贡献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且远小于一、二产业。而我国居民生活用水强度则不断上升,由2003年的34.2 m3/人升高到2016年的41.5 m3/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同质化,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差距逐步缩小,因此生活强度效应对生活用水量变动的贡献最高。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0/0929/4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当代青年的“恐育”心理和生育观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