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口与经济》投稿方式[09/01]
- · 《人口与经济》数据库收[09/01]
- · 《人口与经济》栏目设置[09/01]
- · 《人口与经济》刊物宗旨[09/01]
- · 《人口与经济》征稿要求[09/01]
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最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开放能动性优势。县域经济不是各自为政,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为手段,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
最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开放能动性优势。县域经济不是各自为政,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为手段,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阶段。一方面巩固农村改革成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以各类园区为代表,逐步向工业园区化、农业基地化、城镇集中化转变,初步形成专业集中的园区经济,成为经济强县的重要支撑。
上世纪80年代是县域经济发展第一阶段。一方面启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极大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但也埋下了“小、散、乱”的布局隐患。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未来要因地制宜,走创新、绿色、开放发展之路。宜从做大县城入手,逐步做强县城,进而实现富民强县。
进入21世纪,县域经济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区域持续分化、不平衡性加大。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并出台相应政策,县域经济受到关注。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县域经济逐步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加速;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基础条件不够完备,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融合以及改革滞后等,县域经济虽也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以县域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促进农民增收,要壮大龙头产业,提升竞争力。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强县工程的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宜都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抬高底板,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柑橘、茶叶是本地两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32万亩、13万亩,从业人员有16万人。以提升竞争力为抓手,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宜都蜜柑)标准化基地10.2万亩、宜都宜红省级示范样板10万亩,柑橘、茶叶产业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2021年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达25%。二是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培育了土老憨、丰岛、清江鲟鱼谷、宜红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发展农民合作社676个,带动90%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农村人口进城落户、上岗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出台了助推新型城镇化7条激励措施,通过本地大型企业吸纳周边村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超3.5万人,工人平均月工资达4000元,以制度化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稳定增收。2021年宜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71,城乡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四个阶段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zonghexinwen/2022/0919/2403.html
上一篇:万亿市场需求浮现!养老护理风险受关注,长护
下一篇:人口小县何以成为经济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