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烽火中的画意诗情芦芒的军旅生涯与艺术人生

来源:人口与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每当耳畔响起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似又回到静谧澄净的微山湖,目睹铁道游击队战士们浴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每当耳畔响起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似又回到静谧澄净的微山湖,目睹铁道游击队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硝烟场,如同身临其境,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首脍炙人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自1956年诞生起,迄今已广为传颂60多年。作词者之一芦芒,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用诗和画作为武器,为抗战文艺作出了杰出贡献。

芦芒,1920年生于上海老城厢,原籍浙江鄞县,本名李衍华,小名福荣,又名李洵,笔名鲁莽、芦芒等。他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华东海军政治部画报社社长,1953年转到华东文联工作,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自1940年至1949年,他创作了大量诗歌,于1955年整理出版第一本诗集《东海之歌》;1956年起,陆续出版《红旗在城市上空卷动》《上海、上海,向前!向前!》《东方升起朝霞》《奔腾的马蹄》《大江行》《红色的歌》等诗集;1980年接连出版《芦芒诗选》《芦芒歌词选》;1984年出版《芦芒画集》。他的著作流传甚广,深受读者喜爱。

新四军成立之初,有个战地服务团,专门设绘画组,成员包括沈柔坚、吕蒙、梁建勋等。年仅19岁的芦芒,从上海跋山涉水,来到位于皖南云岭的新四军驻地,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芦芒等用木刻刀和画笔,绘制布画、壁画、标语、传单画等,全身心投入抗日宣传,发动了独特、犀利又深入人心的宣传攻势。1939年,他们还编印了以漫画和木刻为主要形式的《抗敌画报》。此外,他们还刻制作战地图。后来,新四军又出版《东进画报》,由陈毅亲笔题字,芦芒任编辑,共出版了32期。

芦芒

皖南事变发生后,芦芒随部队到达盐城,先后任华中军区政治部《江淮日报》美术编辑、新四军三师政治部文艺股股长兼鲁艺工作团美术教员、江淮画报社总编辑等职,在《江淮日报》《盐阜大众报》《江淮画报》《先锋杂志》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插图木刻作品。1941年9月在阜宁创刊的《先锋杂志》,是三师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其中芦芒的作品不胜枚举。如该刊1941年第6期封面,是反映新四军战士学习生活的木刻作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一年,创办不久的华中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时常请芦芒去授课,并专门编印《木刻选集》,收录了芦芒作品六种,包括《鲁迅先生遗像》《六年的别怀》《斗争的巨响》《武装我们的头脑》《学习、学习,再学习》等。1942年第18期封面,是描述新四军从事生产、生活的《生产时节》。他的木刻作品《激战》,呈现了新四军战士在炮火掩护下与日寇激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壮阔场景;版画《送子参军》,则刻画出一位苏北老农满怀期待,送儿子参加新四军的喜悦心情。另外,他还创作了《向敌人腹背进军》《帮助老百姓收割》等作品。1942年新四军在盐阜区创建盐阜银行,“盐阜银行”的钱币图案,是芦芒与沈柔坚所创作。芦芒与莫朴等木刻艺术家们,还结合当地民俗,并加入抗战、生产的元素,在春节前夕刻印了不少祈福六畜兴旺的“牛印”,赠送给当地农民,颇受他们喜爱。

上世纪70年代,诗人徐迟在读了芦芒战争年代所作的素描原稿后,内心十分震动,作了如下评论:“那带着硝烟味的粗犷线条画出来的人物、山水和场景,绘形绘影地歌颂了新四军的英雄、战斗的生活、敌后的群众和东海之滨的海防大队的革命的浪涛……是一种革命的历史的速记记录,是从火热的斗争的生活中涌出来的,是最直接的反映,因此最有生命力。”

芦芒的诗也是一绝。早在1941年,他作的长诗《骑兵行》,活力迸射,气势磅礴,把新四军骑兵战友英姿飒爽的形象和保家卫国的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都是兄弟,骑着北方的马;在战斗的南方,在敌后——在东海边沿纵横奔驰……我们的呼吸,和马的呼吸,混合着大地的气息,我们的脉搏,随着海浪的起伏,和马的脉搏,跟祖国的脉搏跳动在一起……我们要卫护我们的祖国、人民和土地——像卫护我们的心脏和眼珠!让北方的马,永远在南方,在东海边上,自由地奔驰吧……”1942年的《东海老人》《我活着》两首诗,则描写了老百姓宁死不屈的坚毅决绝,以及新四军将士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读来令人感涕。

文章来源:《人口与经济》 网址: http://www.rkyjj.cn/qikandaodu/2021/0514/1433.html



上一篇:白云生处有人家大瑶山考察笔记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及其经济

人口与经济投稿 | 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人口与经济版面费 | 人口与经济论文发表 | 人口与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口与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